从2022年开始 ,我国原料奶价格连续三年下滑,而且在今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倒挂,奶牛养殖亏损面超过80%,那么,奶价为什么会下跌?奶牛养殖场户如何渡过难关?国家有哪些扶持政策?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要求灭菌纯牛奶中不允许添加复原乳,那么,到底什么是复原乳?乳制品中添加复原乳有什么规定?作为奶业生产和消费大国,如何加速迈向奶业强国?《三农三人谈》邀请了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为大家深入解读。

  近三年,我国牛奶消费量下降但原奶供给量持续上涨

  原奶价格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一是需求减少,2011-2021年,居民人均液态奶消费持续上涨,平均增加1公斤/人·年,尤其是2021年,液态奶消费量增加11%,达到历史最高点。但是,2022-2024年,牛奶消费开始大幅度下降,2022年液态奶消费量下降了8.6%,2023年继续下滑,下降了3.7%,今年1~3季度下降1.7%,近三年消费呈现负增长。

  二是供给上涨,原奶产量2019-2023年持续上涨,5年增长了近10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200万吨,年增长率为7%。一减一增,牛奶供需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工企业把原奶喷粉,今年上半年奶粉库存量为30万吨,所以乳企去库存的压力非常大,原奶增加导致价格下降。三是,终端乳制品价格偏高。中国液态奶消费占比为70%,而且终端液态奶销售价格比较高,中国液态奶价格是原奶价格4~6倍,国际上液态奶价格是原奶价格的2倍,高价格抑制三四线城市的消费。

  牛奶消费认知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了,为什么液态奶的消费量反而下降呢?消费下降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影响,三年疫情中国GDP增速减慢,人均收入下降可能会影响消费。

  生产端出现产能过剩,可以慢慢进行调解,为什么还在持续上涨?

  从生产端来看,中国奶业2019-2022年处于高速发展期,消费量增加,奶源缺乏,奶牛养殖效益比较好,各大奶源集团加速扩群。但是奶牛生产具有周期性,奶牛两岁才能产奶,之前买的犊牛2023-2024年达到生产期,导致现在奶源周期性过剩。目前,整个养殖业也在调整牛群结构,一是提高成母牛比例,二是加强选牛标准,未来,奶牛单产、牛奶品质、奶牛核心群体基因都非常好。

  稳生产 稳收购 帮企业纾困

  面临困难形势,养殖企业该怎么去应对?农业农村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表示,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农业农村部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也和奶业主产省形成上下合力,一方面,帮助企业纾困,调整优化产能;另一方面,从需求端鼓励发挥鲜活奶源优势,扩大鲜奶的加工和消费。供给端采取了4方面措施:第一,稳生产稳收购。出台纾困政策,从去年开始已有7个主产省出台了喷粉补贴和增量收购补贴,相关资金大概是8.1亿元。第二,稳信贷支持。因为养殖场资金投入比较大,特别每年青贮季,养殖端会出现银行放贷不积极,资金集中短缺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各省的农业农村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开展精准对接,帮助养殖场解决青贮贷问题。2023年,河北省青贮贷发放7亿多元,今年内蒙古又落实了11.4亿元。第三,加强监测引导。农业农村部按周发布市场供需价格和饲料价格,供养殖场做生产计划时参考,防止产能过度扩张,加剧亏损情况。第四,开展技术帮扶。农业农村部组织技术支撑单位,深入一线,帮助养殖场调整牛群结构、优化饲料配方、淘汰低产牛,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需求端,第一,农业农村部主要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动灭菌乳液态奶的标准修订,发挥鲜活奶源优势,提高国产奶品质,提高国产奶业竞争力。第二,农业农村部配合卫生健康委结合营养周等活动,发布“减油 增豆 增奶”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做消费指引,扩大奶类消费。今年9月份,农业农村联合6个部门,进一步把“稳生产和促消费”这一揽子政策进行了夯实。农业农村部又发布了“稳定奶业生产”通知,宁夏、山西、山东等主产省也都发布相关细化措施。在市场和政策调控引导下,今年前三季度牛奶产量同比下降0.1%,1~10月份奶牛存栏同比下降了2.1%,意味着未来牛奶产量可能会持续减少回调。从消费端来看,消费也有一些企稳回暖迹象,整体来看,产需是向平衡方向在加快适应回调,养殖亏损面也有一些收窄。

  调整过程当中怎样保证养殖户的利益?

  2023年,农业农村部又与财政部联合新增了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主要帮助中小型养殖场户渡过难关,另外奶业整县推进项目,也是相对侧重3000头(以下)存栏规模的养殖场,因为他们在这次市场波动中承压最大。政策在饲料、饲草、设备更新方面精准投放,也包括支持养殖场探索发展奶制品加工,鼓励市场经营主体尽可能拓展延伸产业链。李胜利表示,在科技方面,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产省的综合实验站,与养殖企业合作,对养殖场的繁殖状况、饲料配方等生产情况进行评估,用性价比高的饲料替代高成本饲料。因为奶牛场养殖成本70%都是饲料成本,饲料成本降低亏损就会减少。李胜利表示,我国牛奶单产达到9.6吨,在全球排名前5的世界奶业生产大国中,仅次于美国,已经超过欧盟水平。乳脂率、乳蛋白率等原奶指标都非常高,奶更醇香。中国的挤奶标准是最严格的,刚挤出的38℃的奶,2分钟之内就冷却到4℃,保证牛奶的鲜活。目前,中国奶牛单产,包括牛奶质量指标、卫生指标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纯牛奶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复原乳作为原料奶,会经过反复高温加工,牛奶营养损失非常大。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规定,凡是添加复原乳的产品,必须在产品包装醒目位置标注“复原乳”三个字或者复原乳含量,方便消费者区分。

  限制复原乳在纯牛奶中使用,如果推行对于未来奶业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只允许以生乳为原料加工,对消费者来说是利好的,因为更高品质的原料加工,产品品质会提升。对乳企以及养殖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利好,有助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奶业发展还面临哪些困难,如何攻克?从消费端看,消费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现在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亚洲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7,消费量未来可能会有很大增长空间。面对人口老龄化,中老年骨质疏松人群比例较大,所以乳制品消费需求空间很大。

  怎样做产需匹配?

  乳制品行业存在“三多三少”问题:液态奶多,干乳制品少;常温奶多、低温奶少:高价奶多,低价奶少。在稳定产能的基础上,要解决一纵一横两个问题。一纵就是要增强产业链,针对现在养殖加工还是相对分离的状态,要促进养殖加工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韧性,落实乳制品产业政策,保证液态奶企业稳定可控奶源比例。支持大型加工企业自建自控奶源基地,允许有能力的养殖场就地就近发展加工和配送,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一横就是增加产品种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消费者还是以喝奶为主,产业加工回旋余地特别小,奶源一旦过剩就只能喷粉。在国外,干乳制品起到产业蓄水池的作用,奶源过剩时可以加工成干乳制品,储存期货架期也更长,附加值也会更高,所以我国干乳制品拓展发展的空间很大。中国也是美食大国,消费者对健康意识增强,供给端应提供立体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供给体系,相信未来的市场也会持续增长。

  来源:根据中国三农发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