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正式上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已经按耐不住他想要“制裁”全世界的心情——北京时间11月26日早上七点半,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宣布,将在2025年1月20日上任的第一天就通过行政命令,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征收高达25%的新关税。

  同时,他还声称因为中国未能有效阻止芬太尼等非法药物经墨西哥流入美国,所以还将对进口自中国的所有商品加征10%的关税。此前,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承诺将对所有外国进口产品征收10-20%的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60%关税。对此,有网友辣评:美国干脆闭关锁国算了!但是玩笑归玩笑,特朗普是一个极端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参照其2018年执政风格,以及当时其挑起的中美贸易争端,这一次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关税政策如何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都不容乐观预判。尤其是对中国。特朗普会不会说到做到?关税要加到什么程度?会给各方经济带来怎样的宏观影响?相信大家最近已经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刷到了各种专家、机构、专业博主的相关分析。不过,今天,我们不谈政治。乳业圈近期纷纷担忧:

  特朗普未来对中国加征关税,会给关系国家民生的中国乳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的饲料价格会不会上涨?整个乳业产业链会如何变化?

  我们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会受到什么影响?

  吸取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经验和教训,如果这次贸易战再开打,中国乳业应如何战略应对?

  1 首先影响直接出口,或推进中国乳品品牌布局海外产能

  今年以来,“出海”在各个行业的呼声都非常高,乳业也不例外。让优质的中国乳制品名扬海外,推动中国乳业走向世界,让中国乳业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和定价权,是每一位中国乳业人的愿望,也是每一位中国乳业企业家期望达成的目标。伊利产品已经成功登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今年7月份,伊利旗舰店在美国洛杉矶投入运营,据伊利官方回应,伊利在美上市产品覆盖液态奶、奶粉、冷饮、黄油等品类,成为在美国上市产品品类最多的中国乳企;蒙牛一直重视海外业务,艾雪冰淇淋业务主攻东南亚市场,收购澳洲的婴配粉业务等,都是蒙牛的战略重点;飞鹤在加拿大投产婴配粉工厂并推出本土品牌,同时计划借此布局辐射北美市场,目前已经和美国婴童用品巨头满趣健达成合作;澳优加速海外市场扩张,布局中东、东南亚、美国等潜力市场,并官宣旗下佳贝艾特已经完成中国、美国、印度全球前三大战略市场布局;健合集团旗下有机奶粉品牌Healthy Times在北美、亚洲地区受到消费者欢迎;旗下成人营养品牌斯维诗在澳洲处于领导地位,两大宠物营养品牌素力高、Zesty Paws均来自美国,不仅在当地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市场也增长迅猛;贝因美官宣布局海外市场,旗下用品类产品已经通过跨境购渠道成功登陆北美市场;等等。过去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乳品企业不仅重拾国民信心,更是挺进国际,让中国乳业在国际上逐步拥有话语权。

  但是,要成为乳业强国,我们不能只靠进口体量来让人家重视我们。中国有那么大的需求,为何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解决对内消化?这是一个很宏观且复杂的问题。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多个国家保持紧密的进出口贸易合作。其中,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德国在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当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乳业俱乐部行业研究员习鹏颖认为,如果特朗普上台,向全世界加征关税,首要会影响中国对美的直接出口。因为,对于以产品出海为主要形式的国内企业/品牌来讲,这意味着成本的上升,利润空间也会随之压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益链条要重新梳理,竞争力降低等等。另外,如果美国对中国“区别对待”,较其他国家相比,对中国加征关税更高,那么上述影响都会随之加重。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布局的产能、品牌,如果想要进军美国市场,估计也不可避免会受关税调整的影响。因此,我们也要关注美国对该国家的关税政策动向。不过,老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对于美国增加关税同样会影响欧盟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国乳业俱乐部行业研究员习鹏颖认为,不仅仅是中国,美国对其他国家加征关税,相关国家都不会无动于衷。这可能会促进中国和欧盟国家在乳业方面的贸易进一步繁荣。特朗普为了保护美国产业,在对外加征关税的基础上,对内却实施减税,美国的企业所得税有望降低到15%。因此,有专家表示:这是在美国本土布局乳品产能的一次机会。

  对此,普天盛道战略咨询创始人雷永军提醒企业,税率问题并不是跨国产能布局的核心要素。企业还应该考察美国市场、政治环境、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受周期等。中国在大洋洲布局的很多大工厂,现在都处于亏损状态的教训我们应该汲取。

  2 美国苜蓿摁住中国牛头了吗? 是时候反制了!

  当然,一旦美国挑起贸易争端,中国势必予以反制。

  那么我们拿什么反制呢?

  农产品是一个非常大的筹码。

  如果说把美国对我国出口商品做一个“情绪分类”,那么美国近年来最不愿意卖给中国的是半导体,而最想多卖给中国的则是农产品。

  美国2018年和我们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时候,其中提到最多的部分,就是希望把美国的农产品多多卖到中国。

  因此,当时在中美双方“你来我往”的关税政策博弈中,美方主要针对中方对美出口的机电产品,打击中国制造业;而中方对美方的反制清单则集中于农产品。

  我们必须要迫切重视的是:从2017年以来,美国是我国苜蓿草进口第一来源国,占进口苜蓿干草总量的比例持续高达80%以上。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进口干草80%以上都是苜蓿干草,而美国是我国进口苜蓿干草的第一大来源国。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苜蓿进口有何影响?

  对进口量和进口渠道的影响:

  有业内专家表示:“2018年,中美贸易战导致进口自美国的苜蓿大降,总体进口量下降;我们也试图扩大苜蓿干草进口渠道多元化,西班牙苜蓿正在填补市场,我们从南非、苏丹、加拿大、阿根廷、哈萨克斯坦、意大利等地有少量进口。”

  2019年,苜蓿进口量随着惩罚性关税暂停增加恢复。从美国进口苜蓿量为101.47万吨,同比减少12.44%,占苜蓿总进口量74.81%,惩罚性关税暂停后,仅四季度进口量就达到了3.34万吨,实现翻番。

  这就是关税政策的威力。

  对到岸均价的影响:

  从2017-2023我国苜蓿干草进口情况来看,苜蓿干草进口到岸价持续上涨,从2018年的300美元/吨左右上涨至2023年的510美元/吨左右,大涨70%。

  而美国苜蓿到岸价、西班牙脱水苜蓿到岸价均呈现上涨趋势,总体来讲,西班牙脱水苜蓿较美国苜蓿有60美元/吨左右的价格优势。

  从2023年以来的进口量、价情况来看,我国苜蓿干草进口量有一个回落的趋势,甚至比2017年的进口量大幅下滑近30%。但2024年截至三季度,我们的进口量是同比大幅增长的;价格层面来讲,总体苜蓿进口价也有所回落。

  对此,中国乳业俱乐部行业研究员习鹏颖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受原料奶价格持续下跌影响,我国草产品进口规模大幅下滑,国内牧场对苜蓿干草的需求疲软,进口价格呈持续走低态势,而在国际市场供给相对充足的情况下,美国苜蓿草进口占比则以绝对优势提升至约90%;

  二是国内苜蓿草的供给也在逐步提高。从2012年开始,在政策和社会资本及企业家的支持建设下,我国国产苜蓿产量从2008年的1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400万吨。

  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苜蓿仍有较大的需求缺口。

  这意味着,如果新一轮贸易战打响,我们必须深入研究:

  从贸易的角度上:

  为何在苜蓿草这个产品上,中国是最大买家,但价格却逐年增长?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产业上进行设计,将中国的苜蓿采购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压低美国价格?

  从国内种植的角度上:

  如何把国家政策落到实处,支持国内苜蓿产业快速发展?

  乳业圈调研发现,虽然国家粮改饲有政策,2015年推广286万亩,2017年推广1100万亩,增幅巨大,但是因为没有配套的政策,所以粮改饲最后聚集到了玉米等农作物上。

  政策制定部门指导补贴给农民的政策也很难落实,因此这个补贴大多给了养殖企业。其中的核心理由是,如果玉米收购价超过了一个较高的价格,农民就会收割玉米粮食,而不是青贮玉米。这个理由能否站住脚我们暂不讨论,问题是,这个政策落地形式让粮改饲的战略难以落地,客观上了造成了很多漏洞。

  很多部门对此应该是心知肚明,但是却不作为,这也是今天中国养殖业大量依赖进口苜蓿的核心原因之一。对此,还有不少学权威造出了中国土地不够用、水资源缺乏、养牛污染、进口国外牧草就是进口别国土地等理论,客观上作了帮凶。

  事实上,现在中国苜蓿大量种植的区域恰恰是甘肃,这里缺水、土地也不肥沃。

  其他方式的探索:

  比如替代种植、出国种植等等。

  近日,国家对“增加青贮种植面积”的建议做出回应,明确表示将“支持苜蓿种植、收获、运输、加工、储存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提升”。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释放出提升我国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决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政策的全面性、高效性等等。

  3 美国是中国乳清粉进口第一来源国,推进中国乳业深加工是战略之举

  此外,如果美国向全世界加征关税,中国乳清粉或许要面临和苜蓿草同样的局面——乳清粉作为婴配粉的主要原料之一,以及奶牛、猪、禽类的刚需饲料,同样是我国大宗商品进口的主要品类之一。

  更重要的是,乳清粉是生产奶酪的副产品,而中国人过去没有吃奶酪的习惯,因此我们国内在过去并不生产奶酪,乳清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除了极个别建立脱盐乳清粉生产线的企业以外)。据了解,全球乳清粉年产量约570万吨,产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德国、波兰、意大利、美国、法国是世界前五大乳清粉生产国,合计产量占全球总产量60%以上。而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乳清粉出口国,年出口量约50万吨,在全球贸易中占六分之一。我国是全球乳清粉最大进口国,占全球进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美国和欧盟是我国乳清粉第一、第二进口来源地。进口自美国的乳清粉主要用作饲料,进口自欧盟的乳清粉品质更优,主要用于婴配粉生产,从价格上来看,后者单价大约是前者的2倍。

  (制图/ 乳业圈团队;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国家统计局等)

  同样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2018年,中美贸易战对我国乳清粉进口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关税政策调整期间,乳清粉市场价格出现暴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价格暴涨千元,这种市场波动对乳制品行业和相关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和调整压力。

  从2017-2024(前三季度)我国乳清粉进口数据资料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美国是我国乳清粉第一进口来源国,欧盟则次之;但在2019年,受关税政策影响,我国进口自美国的乳清粉数量大幅下滑,在反制关税政策取消后,美国又恢复为我国乳清粉第一进口来源国。

  当然,我们的政府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

  为打破进口依赖,国务院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等部门近年来印发多份文件,支持发展奶酪、乳清粉、黄油等干乳制品。

  今年2月份,工信部网站公布,脱盐乳清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任务入围揭榜单位公示,三元、伊利、蒙牛、飞鹤、妙可蓝多、贝因美、美赞臣中国、红星美羚等企业皆在申请/参与单位中。

  普天盛道战略咨询创始人雷永军先生认为,虽然我国在乳清粉产品上没有成本优势,但在以美国为首的反全球化的带动下,单纯依靠贸易未来成本和稳定性都难以可控。因此,推动提高乳清粉一定的自给率也很有必要。简单来说,就是只有我们有内功,才不怕外敌。

  这不是单一政策问题,也不是几家企业的一时心潮澎湃,而是全行业解决整个乳业产业链结构的战略调整问题。

  布局中国乳业顶层战略设计,推动乳业产业深加工发展,优化国内乳品产业结构,有利于进一步调控我们的原奶供需关系,促进稳定原奶价格,对消费者、企业、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天前,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对有关加征关税的提问时回应称,中国的经济已经表现出了非常强的韧性,潜力大、活力足,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能力化解和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

  历史的经验表明,贸易战的博弈不仅是关税和制裁的较量,更是产业和技术的比拼。逆境中的大树才长得更快、更高、更结实!

  历史是个轮回,但我们不能在同一个坑里重复跌倒。

  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在即将可能到来的新一轮贸易战中更加清醒,加快自主创新步伐,用我们的智慧、人才、技术,推动中国乳业再上新台阶!